搜索

李魁文:贸易顺差的持续收敛给提醒

屏蔽贸易赤字和实现顺差,是任何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的主权国家所追求的目标,但这种目标的实现理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贸易往来基础之上,而且任何国际贸易都不是利己单赢,而是互惠多赢。来自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产品共遭遇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总计324亿。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贸易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贸易案件的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了38%和108%,而且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都针对中国,同时我国企业所遭遇的反倾销数量在过往10年中一直处于放大状态。更促人深思的是,除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大打出手外,包括巴西、印度等在内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也频繁向中国贸易“亮剑”。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对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行为义正辞严地谴责讨伐,但也要认真反思一下是否因长期追求大幅顺差而招致了他国嫉恨并在无形之中授予了他人实施贸易制裁的“把柄”?据此,笔者坚定地认为,尽管外贸顺差的收敛对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形成阶段性阵痛,但从改善中国贸易环境及减小贸易摩擦频率和降低贸易制裁风险的战略角度观察,其积极效应理应可以期待。

一方面,国际贸易大幅顺差对中国而言已成历史,而且未来顺差渐次收窄很可能成为常态,虽然中间也许还会出现顺差大幅增长的阶段性现象,但贸易顺差规模逐步缩小却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为此中国企业必须紧跟国际市场需求,从供给侧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在谋取国际贸易分工再定位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货物贸易优势。

另一方面,鉴于服务贸易出口依然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短板,而且服务贸易逆差在我国已持续了长达24年之久,出于提升出口层级及优化贸易结构的需要,更基于货物贸易口径日渐收窄的事实,需要将强化服务贸易出口上升成对外贸易的重头戏,包括鼓励高端装备、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推动制造业国际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等。此外,伴随国内产业升级动能的驱动,中国机电等高端产品的出口规模将大量增加,由此在制造业高端领域有可能遭遇到新的贸易制裁与打压,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顶层设计以获未雨绸缪之效。